• 主页 > 知识问答
  • 广东女作家崛起原因分析:都市、女性、日常三要素解析

    黄艾希、肖敏、张欣、张梅、盛科、盛琼、魏巍……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女作家的创作相当活跃,甚至具有全国影响力。 20世纪90年代后广东女作家为何突然崛起?它们在国家坐标系中占据什么位置? ...欢迎广大读者投稿参与讨论。

    广东女作家三要素:城市·女性·日常生活

    1990年以后,至少有以下几点促成了广东女性文学的兴起,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要素:都市、女性、日常生活——

    “都市”:一扫文坛“乡村气息”

    在广东女作家中,张欣是创作小说时间最长、知名度最高、作品最多的一位。张新志是独一无二的。首先,在都市题材方面,小说中涌入了大量的都市生活场景。都市时尚绚丽夺目。白领丽人优雅降临。城市生活、城市欲望、城市情感从来都不是第一主角。

    在中国大陆的文学圈乃至影视圈,城市一直都是陌生的。 1949年以后的主流主题不是战争就是农业。茅盾文学奖已经多次颁发,但有人呼吁“茅盾文学奖什么时候来到这座城市?”是无穷无尽的。应该承认,当代中国作家对城市,尤其是那些被称为“大城市”的城市相当陌生;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地区。 1990年之前,内地城市发展缓慢,“城中农村”极为陌生。乡土气息主导文坛是一种普遍现象。

    1990年后,城市发展加速,很快进入青春期。城市氛围最早形成于市场经济领先地位的广州。此外,广州毗邻香港、澳门,特别是1997年回归之前的香港,已经形成了“外界的想象”。内地——广州——香港,三级跳的“外面的世界”想象在当时的神州大地上是非常宏大的。张欣的都市小说正符合这种想象。当时的大陆读者根据他的作品完成了“三级跳”的城市想象。

    《小妇人随笔》也有类似的时间和地点。黄爱东等人的散文借助广州相对活跃的报纸副刊和休闲刊物传播到内地并影响北方。他们作品中的场景几乎都是城市,没有对乡村的怀念。与大陆作家不同,写一个城市,必须有两个乡村来平衡。关键是他们对这座城市也有一份热爱,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大陆作家的差异。

    《女人》:《小情感》与主流文坛的反差

    女性文学的崛起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一道重要风景。长期以来,妇女解放不仅凝聚了中国女性几千年来压抑的情感,也凝聚了五四启蒙传统和西方“第二性别”理论。然而,1990年后的广东女性文学却并非如此。她们笔下的女性没有那么多家仇国仇,没有那么多历史包袱。他们更多的是当下红尘的挣扎和都市浮华背后的身心健康。疲倦是“你爱不爱我?”的困惑。以及“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忘记”的悲伤。

    张梅的小说与张欣的小说风格和意象一致,作品中的人物几乎可以互为注脚。如果再加上第一部“小女人散文”黄爱东“小情感”的反思,那几乎就是60年后的“新小说”。 “西关小姐”是一种既美丽又时尚、优雅又独立、对男人没有任何暗示的造型。这是一种对抗,并不构成对传统的批判——她们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生活深度更多的是都市生活的个人情感。中国主流文学的思想痕迹隐隐约约,在非“大女人”的情感特征中加入“小女人”,与中国主流文坛的女性文学形成鲜明对比。

    都市家庭情感剧电视剧大全_都市家庭情感汇电视剧_都市激情之家庭日常

    《每日》:看似套路其实深奥

    广东的民风民俗与内地有很大不同,尤其是被列入“北上广”之列的广州。它关注日常生活、感官享受和个人幸福。亚运会在广州举行。开幕式充满了迎海破浪扬帆起航的英雄气概。对城市邻居更加友好。不要低估邻里的氛围和气场。网上有一个笑话说:“北京是一座把外国人变成中国人的城市,上海是一座把中国人变成外国人的城市。”他们都处于同一水平。至于广州,就是“北上广”,我觉得“这是一个让所有人都变成广州人的城市”。

    广州人看似随和、包容,又显得低调、不引起争议。事实上,他们骨子里有一种固执。他们顶多就是一种固执的态度,一种固执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世俗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上的。人生经历看似很平常,其实却很深刻。这种来自日常生活的世俗生活态度,再次顺应了整个时代人们的心理转变,并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张梅的小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的中短篇小说中总是浮现出一个形象:广州街区日常生活中的年轻女子,不一定有大理想的执着,但面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有一种“恍惚的神情”。生活。黄艾的散文还以“小图案”取胜,这些小图案来自于日常生活的微妙感受,构成了散文的“生活质感”和血肉质感。这种贴近生活体验但绝不崇高的写作态度,导致了某种“打破常规”,比如敏感的“性话题”。

    总之,1990年以后的广东女性文学写作,凭借与岭南的天然关系,在文坛中出现了与大陆完全不同的文化差异,从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片段。 。编辑:王艳紫

    黄色的爱的东西

    黄艾石:文笔坦诚又温暖

    □陈建辉

    “小妇文”中的“小”并不是指作者的年龄,而主要是指其文章的内容和视角较小。他们不对历史、哲学、民族、人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而是聚焦于自己的家庭、婚姻、情感,聚焦于自己的经历和短篇故事,或评论衣着、宠物、食物、建筑、时尚等。书籍等;或者有兴趣谈论女性的穿衣、生活、爱情、性感受,这些琐碎的事件引发一些现实生活的感叹。在这方面,黄爱东的写作最具代表性。她出版了十多本散文集,几乎都是个人生活的真实记录,与广州这座城市息息相关。 《桃花开》回忆了过去的恋情,包括对娱乐、美、美食、电影,甚至小物件的理解和欣赏。坦诚而温暖的文字,是作者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人生的思考。爱与思考,人生很有趣。 《誓言》还包含许多有趣、感伤、生活化的词语。例如,她写到女性的懒惰:“就像一只蜷缩在漂亮沙发上的宠物猫,洗完澡后不小心打哈欠。”她在描写男人时写道:“一个热情的男人也必须是一个无情的男人。”这是多么严酷啊。 ,但却如此准确和真实。她写到爱情:“爱情如何消逝,如何爬上高山,如何将脸隐藏在星星之中。”黄爱东以她一贯的轻松、幽默、诙谐的写作风格,为我们勾勒出一群生动的人物形象。广州女性,她们的行为与广州充满活力的社会生活相得益彰。通过它们,你可以把握广州生活的脉搏,感受广州的气息。

    人性化的写作所带出的温馨风景,是《小妇散文》的另一特色。多彩的城市似乎总是与女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市为女性提供耀眼的时装、多样的化妆品、轻松的娱乐方式,无时无刻不在丰富着女性的生活。而女性在某种意义上也点缀了这座城市,为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注入了一道道曼妙的风景,让这座城市显得无比生动。可以说,城市与现代女性共存。张梅的散文给了我们最深入的展示这一点。

    有评论批评“小妇人写作”倾向,认为其文章过于世俗,没有艺术性;也有学者认为他们的写作不够严肃,只是小家子气,自言自语,完全不顾国家大事。 。但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类散文有着巨大的市场吸引力,因为读者喜欢读这些非常情绪化、琐碎甚至无聊的文字,但却贴近他们的生活、贴近他们的内心。这种“小康散文”只是对传统“道家”、“抒情”散文的补充,也是对以往散文陈旧、过于平淡的风格的修正。

    魏伟

    魏巍:对世事的独特把握

    □宝石

    都市家庭情感剧电视剧大全_都市家庭情感汇电视剧_都市激情之家庭日常

    直觉上,魏伟是一个知识分子,对事物往往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2009年,魏巍在都市文学研讨会上发表题为《城乡不是文学》的演讲。感觉有点唱反调,但又很有道理,观点也很独特。

    魏巍曾凭借短篇小说《郑老的女人》获得鲁迅文学奖。这部小说展现了魏巍作为作家的才华和她作为女作家对世事的独特把握。短篇小说集《越来越远》是《江南才子佳人书》集。这应该是微微的早期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作家的精神基础。近年来,魏巍不断推出新作品。她的两篇短篇小说《姐妹》和《胡文清传》,虽然味道还是和以前一样,但可以明显看出她的小说正在朝着生活和思想的方向发展。深入。编辑:王艳紫

    盛琼

    盛琼:生活的紧张与精神的紧张

    □黄光

    与生性冷酷内敛的盛可不同,盛琼显得温暖浪漫,比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成功知性女性更亲切温柔。她的人生轨迹从世俗的角度去理解,也是完全顺利的,而赫盛柯却是遮遮掩掩的。生存的痛苦形成了不同的生存路径。这种差异已经内化到她对写作的理解中,“我认为文学艺术有一种照亮人心、温暖人性的光芒,是作家对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关怀的能力,体现了作家的气质,血脉、精神、境界、情怀、修为的综合素质。”

    这种认识展现了盛琼对文学的整体观念,凸显了她骨子里残存的浸透在文学意义中的浪漫主义。她的作品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和精神的张力。 《兄弟的喜宴》描绘了边缘人卑微的愿望。 《人生的几个关键词》、《我的东方》、《阳花之痛》也有她的理由。精神混乱带来的质疑。从这个角度来看,盛琼和盛在所关注的精神命题上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达到相同的目标。她们都是敏感且具有表达天赋的女性。

    肖敏

    肖敏:让人们看到陌生和隔阂

    □郭晓东

    在广东作家中,肖敏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文学时代,这是一个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看清的小时代。它超越了大家所熟悉和沉浸的大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肖敏并不属于大家所追求的文学时代。

    作为同路人,你可能忽略了她的存在,但当你在一大堆杂七杂八的文学作品中寻找时,你会突然发现她冷冷地站在那里。一个孤独的思考者,一个温柔安静的孤独者,一个隔岸观火的流浪者,一个站在生命边缘的人,一个在夜晚持灯的人,一般情况下,她都会向别人展示陌生和疏远。这或许也是她的文学姿态。

    正如波德莱尔在《给我一支烟》中所说:“别人看着我喝着最下等的酒,我却走在风中。”灵魂是自由的,勇敢而从容,无视存在的烦恼和诱惑,独自走着自己的路,完全无视别人的眼光,活在自我追求的世界里,这就是我对小敏的理解。

    于是,她的作品就有了这样的名字。从《米黄花》开始,那种清气就涌现出来,几乎成了她的本性。 《瓶中船》、《寂静的山脉》、《女神之名》、《理想的荒凉》、《成年仪式》、《阳光的碎片》、《风中漫步》、《幸存者笔记》等等,这些书名都寓意着一个发现。就像她一向吝啬的言语一样,她用莫名其妙的表情隐藏着自己的锋芒,却又用混乱和迷茫来标榜自己独立的精神地位。这足以支撑她在尸横遍野的环境中,保持一点忙碌的思考,坚守自己的立场,那种等死的坚持。

    给人尊严——这是肖敏创作作品的动力。她深知仰望某人的屈辱,压低某人的暴虐,地砖上的鞋钉,巢蕨的附生,风草的无声声……他们身在其中的凄凉。奔波半生最后无家可归,他们如何反映这个世界。傲慢的。它是上帝赐予的礼物,但它仍然存在于祈雨舞蹈中,当我们感动上帝时,我们就迎来了雨滴。

    如果说文学真的是诗意的、神圣的,那么肖敏的作品、她的散文、她的小说,这种关于人的心灵的叙述,比比皆是。只有悲壮的言语,才能让血迹变得圣洁、洁净。只有个人的想法才能阻止上帝发笑。编辑:王艳紫

    盛灿

    都市家庭情感剧电视剧大全_都市激情之家庭日常_都市家庭情感汇电视剧

    盛柯:既是底层又是小资产阶级

    □黄光

    盛科的创作显然与她丰富的生活经历有关。她的创作能量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具有强烈的存在感。盛柯将个人经历转化为写作资源的能力在当代作家中堪称佼佼者。遗憾的是,在更多层面上,她给人的印象总是与突然兴起的“下层文学”概念联系在一起。 《北妹》中立体、富有、有权有势,却始终卑微无助的萧红几乎成为了这种想象的象征。

    事实上,盛能创造的远不止单一维度的底层文学。在《道德颂》和《取暖运动》中,和其他过着安逸生活的女作家一样,她的作品中也充满了一种难以察觉的小资生活之痛。这体现了她的复杂性,但她的脸却难以清晰,让人很难理解盛柯。就其与广东文学的联系而言,除了“下层文学”这个词之外,批评家很难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整体术语。但她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我和我的作品都在漂流,就像一朵云,我不知道它会飘到哪里,我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变成酸雨。”她也是一个坦诚的人,“一个习惯了寒冷的人,不需要温暖,也没有希望从周围的环境中夺取一点温暖,但生活会很孤独。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狗也是如此。”

    张欣

    张欣:跌宕起伏引人关注

    □陈淑梅

    张欣的小说以故事性着称。一个好的故事应该是曲折的、扣人心弦的。因此,她的故事经常包含不寻常的因素也就不足为奇了,比如追债、绑架、中奖、背叛、死亡、身世之谜和不治之症。正是这些离奇的因素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比如《泪滴》、《浮世缘》、《需要一生才能忘记》、《陪你到黎明》等等,读来充满坎坷,非常抓人眼球。

    张欣的小说有着各种通俗小说的元素,但也充满了精神上的拷问。剧情一波三折的背后,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往往是金钱和利益。两人深入故事,进一步发展冲突,考验爱情和人性。 《直到黎明》揭示了金钱社会中人性的善良。 《深喉》以报业竞争为背景,写了坚持真理的精神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彼岸是谁》表达了生存压力下的武侠精神的荒诞、喜剧、严肃和感人。读者不仅能看到好看的故事,还能被正能量感染,引发思考。

    张鑫虽然擅长讲故事,但不擅长塑造人物。因此,读完一本小说后,任何人物都很难真正“站起来”在读者面前。由此,我想到了她小说中叙述者的姿势。这种叙述者往往是一个高高在上、冷漠的叙述者。她巧妙地按季节讲述故事,但当她应该深入挖掘时,她却抽身而退。

    以城市白领为主角的小说突出了“城市”,乡土色彩被淡化,空间被抽干。现代城市往往都是一样的。除了咖啡店、写字楼、酒店等现代城市的标志之外,广州还有哪些特色呢?我想,不是在表面,而是在底层,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在他们的饮食、聊天、表情和日常工作中,在城市的空气和天气中,在街道深处。就好像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看到的只是表面,就连光彩也只是表面。这个地方的内在本质和人们的精神气质需要你深入、慢慢地了解。只有接触土壤,小说才会充满活力和血液。编辑:王艳紫

    广东女作家为什么这么红?三要素:都市·女性·日常

    张梅

    张梅:冷静,有点感性

    □陈淑梅

    张梅的小说除了能够敏锐地捕捉人物的心理情感外,还在于叙述者的个性。她不仅不是无所不知,还有些多疑。她冷静又带点情绪化,简单又带点神经质。她冷静,古怪,我行我素,自我封闭,不仁慈,不友善,不考虑读者的反应。她让我们想起残雪,甚至想起鲁迅。在张梅的小说中,故事不再是焦点,文本成为叙述者展示自我的载体。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的写作是前卫的。

    与这样一个“不可靠”的叙述者相关,张梅作品中的现实常常发生变异,现实与虚构神奇地交织在一起。无论是《旧城编年史》、《2003年的广州之春》、《游戏老婆团》、《小宝的裙子》、还是《破碎的激情》,都是如此。五只羊突然出现在云端,脸上的皮肤如灰尘一样一层层脱落,手下的肉如水般流淌……读这样的小说,读者会感到困惑,仿佛突然站在了自己的立场上。脚。在一片陌生的荒野中。

    张梅写过很多关于女性的小说,我相信这些小说都是根据她自己悠闲的生活写成的。聚会、下午茶、买衣服……生活的广度决定了文字世界的广度。无论你多么开拓,你都会被琐事淹没而变得软弱。但她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广州作家,她的小说里渗透着广州的气息和气息。她写鸡蛋糕、汤面、盘福新街、广威路,还有河流、花市、骑楼。她的笔顺着她对广州的记忆和感受,编织着另一个世界。自我与他人、先锋与当地人如何统一?我们可以在《成珠塔的记忆》和《旧城年谱》中得到答案。

    张爱玲、王安忆写上海,萧红写东北,莫言写山东,沉从文写湘西……作家生活的城市、乡村,可以为她(他)提供无尽的滋养和滋养。让她(部分)接触广阔的世界。编辑:王艳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fwangpai.com/html/tiyuwenda/9473.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